探訪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癥病房:那里有痛苦 也有擔當和愛

 行業新聞    |      2020-03-04

新聞資訊:醫護 醫療 醫院 病房 呼叫系統 ICU探視系統 病房呼叫器http:// xinanju.com.cn 

 來源:新民晚報

  “加油!”縱然身經百戰,當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醫療組組長、市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學科帶頭人周新穿戴完畢,準備進入隔離病房的那一刻,身后的“戰友”還是習慣性地打氣。

  回頭確認了眼海岸君和大家的防護裝備,周新大手一揮:“我們進去了。”

  金銀潭醫院,是最早接診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也是收治重癥和危重癥病人最多的醫院之一。在上海援鄂醫療隊接管的北三樓病區,各種儀器設備的指示燈不停閃爍,醫生護士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在這片戰場上,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已經戰斗了近四十天了。

  66歲教授堅持每天進病房

  “自己感覺氧氣夠不夠?”周新指了指鼻子,示意患者。

  老先生已經住院一個多月了,聽到熟悉的聲音,他下意識搖了搖頭。

  掀開被子,看到病人沒有腳腫的跡象,周新稍稍松了口氣,給他重新蓋好,周新接著問:“氣還喘嗎?”老先生顫巍巍伸出手,摸摸自己胸口,點了點頭。

  “我看你片子拍出來,肺部炎癥已經減輕了。你咳痰很多,我今天要給你用點消炎的藥,好不好?”或許是怕對方聽不清,周新刻意提高了音量。

  “和你一起來的病人,人家已經回家了。我們一起努力,早點把這個病看好,早點回家去。”聽到醫生這樣說,老先生豎起了大拇指,又朝周新抱了抱拳。

  66歲的周新教授是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里年齡最大的,作為國內知名的呼吸科專家,他有著抗擊非典和禽流感的豐富經驗。每天早晨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是他雷打不動的功課。

  “我們剛來的時候,危重病人非常多,死亡率也高,用常規的治療方法效果不好。經過近40天,我們已經摸索出了一些規律,很多治療措施要提前。”走向另一間病房的時候,周新告訴海岸君,“我們正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想盡一切辦法,使得每一位危重病人能夠存活。”

  “我現在可以下來走走嗎?”有名中年患者詢問周新。

  “可以!你慢慢走,沒事的!”周新又投入到下一位病人的診治中。

  除了常規查房,這位大家眼中的前輩還親手為患者進行高風險的氣管插管操作。這項對于患者來說救命的治療,對醫生而言則是風險最高的操作之一。直面患者的血液、飛沫和可噴濺分泌物,周新卻覺得自己做了再平常不過的事。“做了幾十年了,只要規范做好防護,沒事的。”他擺了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