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ICU里他們是彼此的“大白”

 行業新聞    |      2020-03-16

新聞資訊:醫護 醫療 醫院 病房 呼叫系統 ICU探視系統 病房呼叫器http:// xinanju.com.cn 

來源:瀟湘晨報

一名護士正在休息,另外一名醫生為了讓隊友享受一段美美的睡眠,在她床邊用身體擋住陽光。這個背影感動著其他人。這是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臨時ICU里,戰友之間關心的背影。

更多的時候,他們的背影出現在病床前。在接觸病毒前,他們也害怕,但是看到病人的那一刻,他們忘記了害怕。他們堅定的背影,給了患者力量。

現在,他們陸續離開醫院。我們把目光投向他們離開的背影,回望他們的點滴。

瀟湘晨報記者 張樹波 長沙報道

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是長沙與新冠肺炎疫情戰斗的最前沿。

隨著戰“疫”的打響,來自長沙各家醫院的醫護人員在這里集結,長沙569名白衣戰士來到這里,奮戰在抗疫一線。

作為挽救新冠肺炎患者的最后防線,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臨時ICU更是集結了各方精英,來自湘雅二醫院重癥醫學科和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醫療隊是主力軍。

他們不分白天與黑夜,與死神賽跑,在他們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努力下,長沙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治愈轉歸接近95%

截至314日,長沙市累計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242例,其中重型和危重型45人。經過54天的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實現了住院確診病例全部清零、全體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

形成了生物鐘,每天早上6點準時醒來

313日,在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臨時辦公區,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余波接受了記者采訪。他現在正在指定酒店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隔離期滿他將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

1986年出生的余波是湖南臨湘人,提起抗疫,余波有很多想說的。對他來說,這段時間形成了固定的生物鐘,每天早上6點準時起床。

“突然停下來,感覺有點不適應。”余波說,原先每天早上6點起床,乘坐大巴到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每天幾進幾出隔離病房,為了節省防護物資,每次進隔離病房大家都盡量多待一會。討論病情,學習新的診療指南,根據患者情況,綜合一套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一般要到晚上8點左右才能下班。

在余波印象中,臨時ICU里曾經有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因為病情相對兇險,最后使用了ECMO。“當時我們從上午開始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3點,患者病情才穩定。倒在值班室的床上已凌晨4點多,可到了6點多又自然醒來,開始了新的一天的救治。”

余波說,上了ECMO后患者的救治好比一項工程,需要團隊共同努力。“一名重癥患者需要6ICU專科醫生輪流照看。”在余波印象中,長沙市一醫院的黃康醫生是最早進到隔離病房的,一些高風險的氣管插管操作,感染的風險比較高,他都會搶著上,“風險大家一同承擔,沒有一個人退縮”。在接近5天時間里,團隊成員每天休息時間不超過4小時,一點一點地把患者從死亡線拉回來,最終成功撤離ECMO。在ICU病房內,細節的把控很重要,哪怕是患者身體的一絲變化,各種監護儀器數值的變化,都馬虎不得。每位患者都有固定負責的管床醫生,余波對患者很上心,“每天都要親眼去看一下患者,問下病人的情況”。為及時了解隔離病房內患者的情況,余波自費購買了網絡攝像頭,安裝在ICU內對著病床上的患者,這樣實現了24小時在線,“可以實時看到患者的情況。”

312日,余波在臨時ICU堅守40多天后,完成了自己在抗疫一線的使命。當天上午,他來到醫院,和ICU醫護人員做了交接工作,返回駐地酒店進行自我隔離。

“沒有鮮花也沒有儀式,就像普通的交接班。”余波說,對于他來說,不需要這些有儀式感的東西,他最想看到的是,患者能夠早日康復出院。如今,他不用再去醫院奔波,但還是保持了之前的作息,“現在身體已經形成了生物鐘,每天早上6點準時醒來”。

“在ICU有一種精神在里面,對自己是一種成長和歷練。”余波說,對于醫護來說,成功治愈一例患者,就是一種莫大的鼓勵,給大家帶來信心。

接觸到病人的那一刻,就不害怕了

1978年出生的吳晨方是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有著多年重癥救治經驗,他也是該院第一批支援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醫療隊副領隊,從127日到最后一例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出院,他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40多天。

“開始對病毒不了解,只知道傳染性相當強。”吳晨方坦言,當時自己心里也沒底,也害怕。但是,這種感覺,在他踏入隔離病房,接觸到病人那一刻起完全消失了,他說:“看到病人,我又回到了自己的陣地。”

吳晨方說,穿上防護服后在隔離病房上班,需要花費比平時多23倍的精力。穿上幾層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和面罩后,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重癥醫學科醫生進行操作也會非常吃力。

據了解,在長沙共有569名白衣戰士來到這里,奮戰在抗疫一線。在臨時ICU,有來自長沙各個醫院前來支援的醫護人員,在這里大家是親密無間的戰友,更像是一家人,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標。

何峻是長沙市第一醫院ICU副主任,自己父親生病住院,毅然堅持在抗疫最前線。“我被同行們的工作態度,敬業精神感動。”吳晨方說,何副主任年近50歲,資歷深,和大家一樣輪流上夜班,真正是專家下沉到一線。他父親生病的事,都是拜托同學幫忙,也從來沒有和大家提過,“我也是無意中聽到他和同學打電話才得知”。

“不僅單兵作戰能力強,團隊協作能力更沒得說。”吳晨方表示,臨時ICU里,在這支“特種部隊”的精心守護下,醫護人員與死神賽跑,長沙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治愈轉歸接近95%,居全國前列。

戰友把后背交給自己是絕對信任

由于脾氣好、體型微胖,吳晨方被同事喚作“大白”。在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臨時ICU,“我們都是彼此的大白”。

新冠肺炎傳染性強,不少消毒知識涉及眾多專業設備,護士不但要照護病人,還要輪流肩負起為戰友消毒工作場所、設備和穿戴等的重任。在臨時ICU,不僅是醫生,護士的付出也很多。

“戰友把后背交給了自己,就是對自己的絕對信任,這個崗位特別專業,一般人替代不了。”余佳是一位有多年ICU工作經驗的護士,每天她要給12批醫護人員準備好消毒用物,檢查他們每次換下來的防護設備,符合要求的繼續消毒后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及時丟棄,并對護目鏡做防霧處理、定時用消毒液噴灑工作地點等。正是這嚴謹的工作態度,確保了醫護人員零感染。

ICU的護理工作本來就相當繁重,穿上厚厚的防護服將消耗更多的體力。”余波回憶,有一天,余佳在隔離區連續工作了6個小時,下午2點左右,到了交接班時間,她突然暈倒在地,大家趕緊幫她脫下防護服,做好相應的消毒后,抬到了清潔區走廊休息。

吳晨方說,當時聽到對講機里說余佳暈倒了,大家還是很緊張,好在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大家懸著的心才放下。后來大家才了解到,當天余佳為了不中途上廁所,早上沒有吃早餐,不吃不喝6小時,當天天氣特別熱,穿著防護服不透氣,所以虛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