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十四五”時期,我市將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圖為2020年12月23日,永川區大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成功為一名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這也是該區基層醫療機構實施的首臺腹腔鏡手術。(本報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陳仕川 攝/視覺重慶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創新協同機制,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推進三級醫院建設,實現“三通”(醫通、人通、財通)緊密型醫共體區縣全覆蓋,提高衛生健康服務質量。
重慶將如何推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如何發揮三級公立醫院的龍頭作用,構建三級醫療服務網絡,推進醫共體建設?此次兩會上,重慶日報記者邀請市民、市政協委員、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探討。
市民關切
區縣醫院醫療水平有待提高
1月23日,浩浩(化名)從大坪醫院出院回到家中。
他母親仍心有余悸:1月9日,10歲的浩浩在南川外婆家樓下打乒乓球時不慎滑倒,地上水泥塊中的鋼筋一下子就刺入眼睛里。
“我們趕緊送孩子到當地醫院,醫生說傷勢很嚴重,孩子眼睛可能保不住,我一下子就癱了。”浩浩的母親回憶道,一家人連夜將孩子送到大坪醫院。
經過5個小時手術,鋼筋被取出,孩子的眼睛保住了。“手術風險很大,操作中差之毫厘就有可能造成頸內動脈大出血或永久性失明。”接診的大坪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王昊說。
“如果我沒送孩子去大醫院,孩子的眼睛也許真就保不住了。”浩浩的母親有些后怕地說,區縣醫院醫療水平還是有待提高,尤其是在重大疾病診療上。
“‘身邊的好醫院’還是太少。”她希望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各區縣有更多三甲醫院,讓群眾能就近看病、看得好病。
委員觀點
構建“三通”緊密型醫共體 推進智慧醫療建設
作為基層衛生部門負責人,市政協委員、長壽區衛健委主任譚靜波對如何增加基層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提出了建議。他認為,各區縣要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構建起以區級醫療機構為龍頭,鎮、街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村衛生室為網底的三級醫療服務網絡。
一是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如長壽區在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級甲等醫院的基礎上,推動中醫院、婦幼計生服務中心、精神衛生中心三級醫院建設。
二是要豐富醫共體建設,各區級單位與基層單位要有效實現醫通、人通、財通,基層醫療單位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組建緊密型醫共體。
三是推進智慧醫療建設,建成區域一體化的“預約診療、綜合支付、遠程診斷、業務協同、綜合監管”五大功能智慧醫療平臺,讓群眾就醫便捷度大大提高。可采取遠程心電診療、遠程影像診斷等方式,實現遠程醫療全覆蓋和區域醫療設備、人才技術資源一體化,讓區域內就診率日益提高,逐漸實現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區的格局。
四是強化基層能力建設,做實全生命周期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家庭醫生簽約,助推基層醫療服務提檔升級,打通患者看病“最后一公里”。
譚靜波表示,通過多方面不斷的努力,相信群眾的就醫獲得感會不斷增強,群眾就醫滿意度會不斷提升。
部門回應
到2025年建成70所三級醫院
市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市將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加快推進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市政府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協議,推動呼吸、創傷、神經等相關專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提升市域診療能力,帶動全市醫療水平邁上新臺階。
二是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加強臨床專科建設,重點發展重癥、呼吸、兒科、麻醉、感染等學科,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需求。
三是積極發揮三級公立醫院和縣級醫院在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中的龍頭作用,完善網格化的服務鏈條,統籌負責網格內居民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
四是進一步推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運用現代化、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以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為抓手,不斷提升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精細化水平。
按照市衛生健康委等四部門最新印發的《關于優化全市三級醫院建設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我市將建成70所三級醫院——其中三甲醫院達到40所,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
該負責人表示,我市三級醫院建設將遵循公平可及、統籌規劃、協調發展、中西醫并重的原則。比如在公平可及上,堅持區域統籌,逐步縮小區域醫療服務供給差別,為城鄉居民提供及時、方便、快捷的高水平、高質量醫療服務,基本實現全市每個區縣至少有1所三級醫療機構;在統籌規劃上,按照“中心控制、周邊發展”的原則,合理布局醫療資源豐富區域的三級公立醫院數量,鼓勵在人口集中、診療需求突出的都市圈、川渝毗鄰地區設置。